首页> >热点聚焦

盘活存量剑指“僵尸公司” 中国监管层缓释不良风险

发布时间:2014-07-08 14:37:01

 经济下行周期,不良率上升是中国银行业的一块心病。不过在经济结构调整之际,监管层正释出允许更多企业破产的政策讯息,在缓释不良风险的同时,让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部门,从而达到盘活存量资金的目的。
        对企业破产和不良率上升的刚性“厌恶”,不仅造成低效经济部门对资金的占用和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也会带来银行不良风险的积聚。在7月8日举行的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就明确表示,很多“僵尸公司”占据大量贷款,应充分运用和发挥破产法的作用。
        “很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他们占了大量的信贷资源,实际上这一块在银行的贷款上有的情况下体现的仍然是正常贷款,但是企业好像用了银行的糖做成了冰棍,还在不断的融化。”他说。
        他并称,债权人没有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没有主动申请破产或者申请破产保护,会对金融债权以及其他商业上贸易伙伴的债权等,造成潜在的损失。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奇霖就认为,企业加杠杆有一个限度,好像一个天花板,到一个瓶颈后就可能有风险爆发。
        一位银行业人士亦表示,银行业需要让风险释放,不能硬挺,允许不良率在一个合理区间变动,否则容易出现风险集中爆发。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同一论坛则表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是简单地让银行更多地放款,而是要求银行业在防范风险、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符合结构调整、市场需求、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他指出,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很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银行有自己的贷款标准。银行要服务那些符合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并且资金循环、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满足其贷款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不能再搞次贷,次贷危机是导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重要的导火索。”他说。
        王兆星表示,现在企业的债务杠杆达到了历史较高的水平。较高的债务杠杆既降低了企业进一步融资的条件,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他称,支持实体经济,绝不是银行所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更不仅仅限于银行信贷支持,应该有大金融的概念。现在,银行信贷在全社会融资当中刚接近一半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融资渠道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此前就曾指出,杠杆率高企,货币政策有效性会降低。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只从银行贷款做文章,要关注资本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完善资本市场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
        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在论坛上则表示,未来较长时期内,银行合理的规模增长是必要的。但这种增长应建立在风险、资本、成本的约束条件下,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优良、效率提高的基础上。“银行需要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推进重塑一张‘低杠杆、轻资本、快周转、高回报’的资产负债表。”他说。
(来源:阿尔法工场、路透社、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