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中国利率、汇率改革交接棒仍有待时日

发布时间:2014-04-25 16:36:41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自去年快速冲刺后,已经把接力棒交到汇率市场手中。一旦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取得进展、能够实现“强市场、弱当局”式自发性的双向波动,改革接力棒有望再次递回利率市场。

  * 汇率市场化改革阶段性优先于利率改革
  * 宜静候汇率自发双向波动时再推进利率改革
  * 短期内汇市“强当局,弱市场”格局难改
  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于近期提出,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面临一些条件制约,微观层面上部分借贷主体缺乏硬约束、对利率不敏感,并认为汇率市场化改革应先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
  市场人士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客观上造成中国存贷款利率有所上行,不但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也扩大了中外利差。这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初造成套利交易再度盛行、资金大量流入,使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当前中国的宏观政策在去杠杆、调结构和保底线等各类政策目标之间寻找平衡,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而随着美国经济升温,退出量化宽松顺理成章,加息也已提上日程。综合看来,中美利差有可能在中长期出现大幅波动。
  “中美利差导致美元和人民币的套息交易盛行,处理不好也会造成跨境资本大幅波动。”易纲还警示固定汇率制度下放开资本项目的危险性,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应非常谨慎。
  这与外管局在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的说法一致。外管局提出,今年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双向监测,防范国际资本冲击风险,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分析人士认为,易纲的话不但体现对于资金流入的担忧,更加说明货币当局对于利差条件变化、汇率持续贬值都有所忌惮。在这些条件的制约下,最为合理的选择就是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以减少利差变化下套利交易风格转换带来的冲击,保障货币政策独立性。
  分析人士认为,在人民币升值条件开始变化的时候,市场将有条件形成自发的双向波动。这将提供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时机,以平衡资本流动、防止中外利差倒挂引发国际资本大量撤出。
  中长期而言,美国升息已经提上日程,这将促成市场预期逐步转向;同时辅之以“走出去”等部分促进对外投资的资本项目开放政策,都有利于促进美元资产的配置。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的继续积累,根本还是藏汇于民其次要减少对于“走出去”的行政审批。同时随着美联储政策的收紧,相信这个问题也会自动解决。
  社科院世经政所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一直在贬值,与市场汇率逐步接近。两者一旦重合,人民币汇率就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决定了。
  他的分析文章并称,人民币对美元的单边升值周期,可能会在今年左右结束。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二季度开始重新走强的话,到今年底可能会走到1:6附近,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拐点。
  从市场建设方面,交易人士也认为,若将券商、基金等市场主体引入外汇市场,并逐步放开贸易实需原则,适当引入投资、投机资金,将有利于外汇市场形成不同方向的预期。
(来源:路透社、华尔街日报)